Release date:2010-08-02
随着业务的发展,国内银行对于新一代信贷系统的需求已经十分迫切,国内IT服务商也因此迎来了更多的机会。
奇怪的反差
在国内银行业的信息系统建设中,一直存在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目前国内银行大部分盈利都来自于信贷资产,按理说信贷信息系统也应该是仅次于核心系统的最重要的信息系统之一。但实际上,在银行的信息系统建设中,信贷系统的建设不仅远远落后于核心系统建设,甚至和一些渠道类业务信息系统相比,也有不小的差距。
“以往银行在资金投入上,信贷系统的投入和他在银行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形成很大的反差。核心系统就不用说了,即使是渠道类业务,在信息化方面的投入也是动辄上千万。而对于信贷系统的投资则比较小。”高伟达公司软件部副总经理李勇说道。
事实上,之所以出现这种反差,和信贷系统的应用范围有关。信贷系统主要的应用者是银行内部的员工,并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而渠道类业务则是直接面向消费者,可以为银行带来直接的利润和效益。所以,之前银行信息化方面的投入偏重于渠道类业务也是有其道理的。
业务发展带来新的需求
“银行原来所采用的信贷系统大多只是一个台帐系统,一般只是对信贷的等级和信息进行储存,而且信息系统不能贯穿整个信贷周期,其中存在很多断点。其中很多业务都是靠人工操作,这就大大增加了信贷业务的风险。”李勇说,“不过,随着银行业务的变化,对于信贷流程、风险的监管要求更高,所以银行对于信贷系统的升级也有了十分迫切的需求。”
实际上,确如李勇所说。国际清算银行巴塞尔委员会曾对全球银行业进行过调查,报告显示,银行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中,以信用风险占比重最高,约为60%,其次是操作风险,约占30%,市场风险与其它风险(如:利率风险、声誉风险),则各占5%左右。上述比率或许会依各个国家及银行体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信用风险在三大风险中的占比最高,是全世界金融界都认定的事实。在分析信用风险与银行业务的相关性时, 信贷业务所产生的风险加权资产在信用风险中达90%的比重,而对公对私分别所占比重则会根据银行业务重点不同而有所不同。基于新资本协议风险管理要求,下一代银行信贷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新增与风险管理相关的一系列应用与功能覆盖。
“随着业务快速的发展,国内银行迫切要求建立对公信贷业务流程系统,希望按照巴塞尔II协议的要求,改善信贷业务管理,实现信贷业务的发展目标,从而支援业务发展战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国内某银行信息化负责人林先生如是说道。在他看来,建立信贷流程系统首先是业务发展的需要:随着经营理念的转换,客户经理对信息共享、提高工作效率、业务操作电子化等需求日益迫切。其次是管理水平提高的需要:一是从整体发展来看随着业务的发展及额度管理、评级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办法逐步完善,目前已经具备了实施流程系统建设的制度基础;二是从业务规范角度上来看,随着客户经理业务水平和管理层管理水平的提高,业务发展与目前手工操作状态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再次从国外银行的最佳实践来看对公信贷流程系统的建设也是业务的必然选择。“信贷流程系统是未来信贷管理的基础操作平台和数据共享平台,对提升上国内银行信贷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强化风险控制将起到积极的作用;通过信贷流程系统的实施,明晰岗位设置,为实现贷前、贷中、贷后业务分离提供技术保障。”林先生分析说。
市场急剧升温
银行的需求自然使得信贷信息化市场迅速升温,从2008年起,这一市场迎来了一波小的高峰期。
“从2008年起,国内银行的信贷系统建设迎来了一个小高潮,可以说是一个小规模的爆发。今年上半年,这种爆发更为明显,从市场上看,银行信息系统建设中,信贷系统的机会最多,在项目数量上几乎是成倍的增长。”李勇介绍说。
市场的增长自然会吸引更多的IT服务商进入。在几年前,国内信贷系统市场的IT服务商不过5、6家左右。但最近两年,这一市场的IT服务商数量剧增,目前大大小小已经有几十家。事实上,目前国内银行业比较有实力的IT服务商,都已经介入这一市场。包括神码融信、东南融通、宇信易诚、高伟达、北大青鸟、安硕等,甚至连用友都已经杀入这一市场,由此也可看出这一市场目前的热度。
后续服务带来持续收益
众多IT服务商的进入,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竞争更加激烈,项目的价格则急剧下降。“以往一个中型银行信贷系统的价格在千万元以上,但现在最多只有几百万元。利润率的下降十分明显。”某IT服务商说。
既然信贷系统的利润直线下降,那么为什么这些IT服务商还不惜投入大量资源,杀入这一市场呢?
其实这和信息系统的后续服务有很大关系。信贷系统可能初期建设的项目金额并不是很高,但IT服务商进入之后,可以持续性的为用户提供服务。可以说,后续服务的收益要远大于前期工程的收入。
“银监会对于银行的信贷风险控制十分重视,基本上每年针对信贷业务都会出台新的政策和指南。而只要出台新的政策,银行的信贷系统就会做出相应的修改。另外,随着用户自身业务的发展,对于信贷业务的流程也会不断做出调整。这些改变和调整都会为IT服务商带来新的收益。另外,信贷系统也会衍生出其他服务领域,比如风险管理等。”李勇介绍说。
可以看到,不断持续的服务以及信贷系统所衍生出的其他业务会为IT服务商不断带来收入的增长,这也是目前各大IT服务商都把目光聚焦于这一市场的重要原因。
新一代信贷系统的建设目标
市场的增长和机会已经毋庸质疑。那么,国内银行用户目前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信贷系统呢?
银行需要的是一个全流程的银行信贷管理业务支持体系,不但使信贷管理业务信息数据流程化,更将全面符合新资本协议实施之资本计量模型及过程的数据采集需求,是新资本协议实施合规的银行信贷管理系统。信贷管理体系能够利用相关风险管理系统产生的风险信息,反馈给信贷管理系统作为风险定价、风险监控和绩效评估的应用,使银行从信贷业务的风险识别、处理流程合规、事前预警、事后监控、高效处理等方面,获得全面的管理支持平台。”用友银行客户事业部副总经理褚家煜说。
褚家煜的讲解有些专业。在李勇看来,银行应用信贷系统主要是解决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实现银行信贷流程的全面信息化。这样不仅能提高信贷操作流程的整体效率,并且会加强对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的预警和预控,从而满足信贷业务经营的需要,满足风险管理的需要,满足监管部门的需要。二是解决信贷流程上各个环节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通过信贷系统的应用,使相关的信息在流程内所有环节上都可以实现共享,从而为各个环节的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和数据支持,减少因人为行为所产生的决策失误。
“第三方面则是一个长期的目标。通过信贷系统的建设,留存高质量的信贷数据,在将来巴塞尔协议时候后,为风险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对服务上能力要求更高
虽然目前很多IT服务商都进入了信息系统市场,不过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能够在这一市场站稳脚跟。事实上,通渠道类业务相比,信贷系统对于IT服务商的能力要求更高。
“信贷业务比较复杂,在实施过程中牵涉到大量的专业词汇,甚至要求你要比用户还要了解信贷业务。另外,在实施过程中,对于用户之前所作的咨询方案,也要根据实际需求做出调整。因此,很多时候,IT服务商要起到半咨询的作用。这对IT服务商实施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技术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在李勇看来,目前虽然这一市场内挤入了几十家服务商,但这只是一个暂时的现象。随着市场的发展和成熟,这一细分市场将逐渐向三、四家具备实力和规模的IT服务商集中。“当然,这个过程的进化需要一定的时间。但应该不会太久。”